1926年,为了实现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遗愿,并推翻北方的北洋军阀以及帝国主义的压迫国内实盘配资,国民党在当时与共产党展开了第一次的合作,共同发起了北伐战争。
这场历史性的大举动由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核心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率先发起,标志着北伐的第一枪在1926年5月打响。7月,为了统一指挥和动员全国,国民党政府发布了北伐动员令及多封宣言,呼吁各地将士投入到这一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方面的中流砥柱,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致力于推广革命思想,并在背后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北伐的主要敌人是三大势力:首先是控制河南、湖南和湖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其次是占据东北和京津地区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最后是统治苏、皖、浙、闽、赣等省份的直系军阀孙传芳。
宣誓完成后,广东的国民革命军集结了8个军、约10万人,浩浩荡荡向北进发。这场声势浩大的北伐也被誉为“大革命”,本应是一场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胜利战役。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在北伐过程中逐步开始清洗和迫害共产党人。
展开剩余81%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直接参战时间仅约一年,但无数共产党员为北伐的胜利贡献了无尽的汗水和血液。周恩来则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在1924年,周恩来从欧洲归国后,受党的委派和孙中山的邀请,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负责宣扬革命思想、实施军队的政治建设。尽管年仅26岁的周恩来年轻且经验相对不足,但他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极高的工作热情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
周恩来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并吸收了大量有志之士,组织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黄埔军校内外共产党人的重要集结地。
自从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逐渐掌握了国民党的领导权。由于党内存在强烈的反共产党派系,蒋介石也在逐渐受到这些势力的影响,开始对共产党人进行打压。
1926年3月20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山舰事件”,蒋介石通过这一事件实施了一次针对共产党的阴谋。在陈独秀错误的决策下,蒋提出的条件被接受,导致当时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所有共产党人被迫退出军队,这让国民党掌握了军中最具战斗力的第一军。此事件极大地鼓励了蒋介石,并为一年后的反革命政变提供了动力。中国共产党虽然意识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危险,但仍继续保持第一次国共合作,专注于北伐任务。
受到“中山舰”事件影响,周恩来当时正担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最终也在形势变化下被迫离开了这个职务。但他并没有放弃北伐,而是全力准备北伐,开始主持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的工作。这个军委机关虽然不大,人数也不多,主要成员是聂荣臻和黄锦辉等,但其所承担的责任异常重大,尤其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广东作为北伐的主力基地,区委军委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国民革命军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万人,但相较于北方那些掌控重兵的军阀,依然差距悬殊。周恩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确保北伐的最终胜利。因此,他积极动员和武装工农群众,并要求党组织在各地广泛发动民众为北伐提供支持。
1926年底,为了破坏北伐进程,部分反动势力联合北洋军阀,通过暗中勾结图谋推翻广东的北伐根据地。周恩来组织当地民众武装,亲自指挥,调动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学员到广东各地,领导民众力量抵御敌人。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北伐的后方得到了坚实的保障,确保了北伐大军能够顺利前进。
周恩来在1924年第一次见到孙中山时,深受其革命理念的影响,对孙中山充满崇敬。虽然孙中山在1925年去世,但周恩来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推进北伐战争。蒋介石的“中山舰事件”虽然让周恩来离开了第一军,但他从未停止为北伐成功而努力。他不断推荐优秀的共产党员担任军队职务,积极向各级干部传达北伐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完成革命事业。
周恩来在维护北伐事业的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早期的武装力量。1924年11月,在孙中山的批准下,他成立了“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并在此基础上吸收黄埔军校学员,组建了第4军独立团,叶挺担任团长。该团由共产党员组成,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支独立武装力量。
独立团在叶挺的指挥下,迅速建立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体系,形成了高士气、优良作风的精锐部队。在北伐战争中,独立团屡次冲锋在前,取得了诸多胜利,尤其是在攻占湖北重镇武汉时,独立团率先突破,展现了巨大的战斗力,因此被誉为“铁军”。
1927年3月21日,周恩来亲赴上海组织工农武装,进一步支持北伐大军。在周恩来的指挥下,北伐军成功占领上海,获得了重要的胜利。然而,随着北伐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开始担心共产党力量的壮大,开始了他们的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企图拉拢周恩来,但周恩来早已看清了蒋的真面目,果断拒绝了他提出的诱惑。
尽管北伐最终在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下遭遇挫败,周恩来并未灰心丧气。他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遗志,坚决继续为消灭帝国主义和军阀,推动中国的复兴而奋斗。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依然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尊严不断努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周恩来一生致力于国家和人民,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直至今天,我们依旧铭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
发布于:天津市